第342章 洛州牧(第1/3 页)

接下来三日还在大唐的假期之内,李旦总算得了喘息之机,命高延福通知政事堂,大小事宜由着他们拿主意,除了战争等要事,不要前来打扰自己。

政事堂的宰辅是轮流当值,这几位宰辅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,即便是资历最轻的姚崇,处理政务也很是妥当,而且几人都是李旦的心腹,这也让李旦很是放心,可以高枕无忧。

李旦在后宫陪陪家人,白日听听小曲歌舞,玩玩游戏,吃着山珍海味,晚上轮宿嫔妃宫中,日上三竿之后才起床,倒也玩得不亦乐乎,总算体会到了做帝王的乐趣...

若是不想做个千古一帝,为后世创建一个全新的世界,每日这般享乐,倒也十分的惬意。

只是人活一世,草木一秋,来如风雨,去似微尘。

偶尔的放纵享乐是应该的,若是一直这般纵情享乐,时间久了只怕也是无趣。

毕竟这大唐再好,比之后世的科技发达,社会的繁华,生活的惬意舒适,还是差距巨大...

...

不过薛绍的洛州牧的旨意并没有按时发出,而是卡在了政事堂。

元正前后三日,政事堂当值的都是汉阳郡公、中书令刘祎之。

论能力、资历、功劳,与李旦的关系,刘祎之算是宰相之中排名第一的人了。

刘祎之品性高洁,在家敬老爱幼,在外待友和睦,每得俸禄总散于亲友,遇到这种举家团圆的日子,刘祎之总是主动当值,让其他宰辅在家团圆。

刘祎之甚受士族和同僚的称赞,也甚受李旦的信任和赏识。

即便深受李旦的信任,但是刘祎之从不恃宠而骄,也从无半点私心,做事尽忠职守。

元正那日,李旦身边的内侍拿着手谕到政事堂,告知刘祎之圣上要下旨让薛绍兼任洛州牧。

刘祎之看后便皱紧了眉头,打发了内侍离开之后,便将手谕留了下来,并没有按照李旦的手谕来办。

洛州即洛阳,现在是大唐的东都,但是刚开始洛阳的地位并没有现在这么高。

李渊做皇帝的时候,将隋朝洛阳改称洛州,置洛州总管,这个总管就是秦王李世民。

到了贞观年间,才将洛州改为东都。

李治后期,才搬到洛阳办公,而洛州牧则由李旦领着。

武则天当政时,又将东都为神都,直到李旦登基之后才又改回了东都的称谓。

在大唐各地的府中,京师(京兆)、东都(洛阳)、北都(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