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2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(第1/3 页)

“呃...圣上,恕臣无知...何为平佛?”姚崇有些不解的问道。

历史上从发生过四次灭佛运动,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、北周武帝灭佛、唐武宗灭佛、周世宗灭佛,被称为佛教史上的“三武一宗”法难。

此时,前两次灭佛运动已经发生,后两次灭佛运动还未出现,所以灭佛运动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
但是这四次均称为灭佛运动,而李旦所言的却是平佛,所以让身为宰相的姚崇有些不解。

李旦之所以说是平佛,而没有说是灭佛,是有他的特殊考虑的。

李旦并不是讨厌佛教,相反佛教的教义可以让百姓相信善恶因果与并加强自身的修行,对社会来说是件好事。他是要将现在佛教和寺庙存在的乱象革除掉,让佛教回归其修行的本身。

留下佛教的经典教义、得道高僧以及诚心皈依佛门之人。

所以李旦所言的平佛,是让佛教变得正理清平,并不是一刀切的彻底铲灭佛教。

所以李旦给其取了一个新的名词,叫做平佛。

“正理”是要让佛教的传播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。

“清平”是要让寺庙不对社会造成影响,使社会安定有秩序、天下太平。

“朕所言的平佛,乃是正理清平...一是收回寺庙的所有田产、庄园...以及他们所享受的特权...”

“二是每个府、州、县可保留一处寺庙,其余寺庙全部收归朝廷,用作无家可归的百姓的庇佑之所,寺庙中的经书收归朝廷统一保管,殿中佛像皆移除捣毁,铜铸佛像熔做器皿、工具...”

“三是甄别僧侣身份,私自度牒者皆不认可其身份,官度者十取其一,留下诚心修行者...其他僧侣皆逐出寺庙,放归家中...”

“呃...只是这些僧侣无家可归,又无地可耕?如何过活?”姚崇担忧的问道。

“收回的寺庙可以改做房屋赐给他们,田产亦可分给他们耕种,还有寺庙的依附农户,也分给他们田产...只要交税、服徭役即可...”李旦吩咐道。

“没有田产、庄园,剩下的僧侣可怎么过活?”姚崇接着问道。

“平佛后,僧侣所剩无几,只要百姓们布施,即可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...”

“那...僧侣们的生活岂不是十分的清苦,还有时间礼佛诵经拜忏...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来修行...”这个时候的人对佛教都比较了解,姚崇担心的说道。